寧瑪巴 ~《智敏 慧華金剛上師開示錄》生命流轉皈元路 自度自證 一心頂禮具恩根本 智敏 慧華金剛上師我們從無始以來一直在這不斷的生死當中,就像是一個長途旅行的旅人,走完一站又一站,經歷無數的站,而這站就代表生死。我們應如何在還沒走進下一站之前,在這一站中即需未雨綢繆,準備好如何在下一站能到達永恆之處,不要再度輪迴於六道中旅行?這是一個大問題,對每一個人都是極為重要的問題。如何藉這短暫的一生,來爭取到永恆的生命,從此只有安享永恆的清淨之樂,沒有絲毫煩惱、苦難……我們將如何達到這個目標?要爭取永恆安樂的生命,先須了解生命的真相,故首先當概略講述十二因緣。我們為何會有此生命、為何生生世世輪迴不息、為何會有生老病死之痛苦?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曾說:「我們只因不了知生命的真象,以致無法證得不生不滅永恆的生命,若能証到這不生不滅的生命,即與佛無二。」其實我們在無始以前,在最初之時,我們都沒有一個一個的個體,我們是與諸佛共同融合在體性的光明當中,也就是法界光明,是以法界的光明為身、為心。當時沒有人類或六道有情,沒有身體的形相,也沒有我執,因為沒有我執,所以那時的快樂、逍遙、自在是難以形容的。唯有證到此體性者,才能享受到這其中之妙樂。既然在無始以前,我們與諸佛融合在一起,那麼逍遙、那麼自在、那麼光明、快樂,為何現在我們會有數不完的痛苦生命?只因當初一念不覺,所以演變成如今的三千大千世界,並且有一個一個的眾生自我成為一個據點。又因為有一個自我,就會為自己爭取種種的利益、權力、名位、恩愛、壽命等等,因有種種爭取,就產生了種種的煩惱無明。十二因緣第一句為「無明緣行」,只因為過去無始以來的無明煩惱,而造了種種的業。第二句為「行緣識」,因為造了業,所以就有受胎的意識,此句的意思,是當我們捨報之時,或入中陰之時,我們將看到男女同房之情境,若此有情在世時婬念未斷,當看到此情景,即起心參與,僅剎那的歡娛,此人即墮入胎中,轉世或人或狗、或羊或牛等等,成為另一個六道的有情。「識緣名色」,既然因識墮入胎中,就有了名字色相。「名色緣六入」,有了胎兒的名色,則慢慢的六根具足,接著臨產。「六入緣觸」,嬰兒初出母胎,苦樂不分,但有觸受,例如覺得母親的懷抱溫暖舒適。「觸緣受」,及其漸長,便漸能感受週遭的苦樂。「受緣愛」,到了少年時期,對週遭的人、事、物,起了愛欲之心,比如男女交友,總想能多見一面,多接觸一下,此即愛欲之心。「愛緣取」,及至成年之後,愛欲之心更加熾盛,不但喜愛,更想佔為己有,想取得所愛的人或物。就以此地球而言,其資源極其微弱貧乏,無論如何都滿足不了人類的貪欲心,多了還想更多,好了還想更好,永遠不能滿足;若就人而言,並非所愛之對象都能得到,因此就須使用種種謀慮及種種手腕來奪取所愛之人澎湖民宿或物。「取緣有」,既有取得之心及行為,所以就造了業。「有緣生」,既造了業,就會有下一生,因所造之業而決定下一生所受生之處、所受之果。此語怎講?即是在我們臨終及中陰之時,在整個過程當中,都是以我們此生在生之時所造的業,來決定下一生受生之處。 我有一個弟子,得了極重的病。有一次,他忽然間看到男女同房的景象,他想:「這不是在捨報、中陰之時才會看到的景象嗎?」他一警覺,即無貪染之念,不敢參與當中,就避過了一場險難。除此之外,還有鬼道和地獄道的眾生,會變現為我們最親厚的親人、師長等的形相,來接引我們,此時亦當警覺,若跟他去了,就會墮入地獄道或餓鬼道。因此,當我們於臨終之際,若看見親人來接引,一定要住於不動心,並對他說:「你跟我一起念『阿彌陀佛』,等我成就了,再來度你。」講了這句話後,既不跟他走,也再不和他攀緣,總是自己虔誠地持佛號,祈佛來迎,並心中憶想阿彌陀佛,切願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在中陰之時,處處時時都是以此生所造的業而定下一生的去處。在初期中陰之時,會看到諸佛現非常強烈的佛光來接引,但因自己的業力發為現行,所以旁邊又現較暗淡的六道輪迴之光來誘引我們。若在生之時,修持之功微弱,輪迴習氣強盛,則以業力牽引故,便不自覺對暗淡光明生起悅樂之心,而墮落輪迴。到後期中陰之時,有數不清的厲鬼猛獸來追逐,各種恐怖情境逼迫,使我們萬分驚怖,不擇路徑而愴惶奔逃,此時業力發為現行,便現為山洞石窟,可供躲避。但若避入其中,即已墮入惡道。整個中陰過程中,種種無量境界,都不離此定律:依此生所造的業,而定下一生受生之處。諸位,中陰是每個人必經之路,在此時,我們必須緊記:當親人來接引之時,我們不可跟他去,必須繼續念佛;尤其在初期中陰,我們一定要迎向強烈的佛光。如何迎向佛光?此即需在生之時培養,時時心中有佛,時累積糧資,則到中陰時,看到諸佛強烈光明,自然生起歡喜之心,此心一起,即已與文武百尊相契入,匯歸諸佛的淨土。到了後期中陰,則無論看到任何厲鬼猛獸來追逐,皆當了知,一切境相皆是自性所幻現,或者不論猛獸厲鬼,皆知為阿彌陀佛化現,虔心念佛,祈佛來迎。我們在生之時,若能修持體性法門,則在臨終及整個中陰期間,都要安住如如不動的體性,或者住於體性的光明。安住如如不動的體性,就是大空三眛,無相,無念,無願,唯有大空自在而已。安住體性的光明,即明空三摩地,明空不二,遍週法界,此時自己的色身已經泯除,融入週遍法界之大空光明,此大空光明即自己的身心。臨終之時如是安住,中陰亦如是安住,並了知一切相都是由此如如不動之體性所幻顯,皆是虛幻,都如夢中情景。我們只要時時住於如如的體性,就能證到諸佛的法報化三身。另外,在中陰之時,亦可做第二種觀想法,即觀想一切厲鬼、猛獸,都是一切佛菩薩的化身,故一直持誦佛菩薩名號。因到了中陰都有通力,只要一念想到佛情趣用品,佛即當下現前,我們當即與佛契入,或跟隨佛往生淨土。此為於中陰怖畏險境時安住之方法。 以上所講,都是以此生所造之業而定來生所得之果。同理,我們現在有此因緣相聚一堂,共同研討佛法,諸位當知,此即我們過去多生多劫,已造了種種的善業,已積聚無量的功德,此刻才有此因緣於此相聚。「生緣老死憂悲苦惱」,以此生造業,故招感來生,及來生之去處、果報;以有來生,故有來生之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我們最初既是住於光明的體性當中,為何會有此三千世界、有種種的惑業煩惱?只因一念不覺,而有了這如幻的三千世界、六道四生、惑業煩惱。此為十二因緣之生相,亦即流轉之門。而在這如幻的流轉當中,我們應知如何一步一步還滅,匯歸原初本有的體性光明,亦即諸佛之法身和報身。此即還滅之門,亦即十二因緣之滅相。  何謂滅相?既知生相流轉之根本在於最初一念不覺之無明,故「無明滅則行滅」,若能直破無明,即不再造業。「行滅則識滅」,不造業,即無入胎之識心(意識),如見到他人同房即不起參與之心。「識滅則名色滅」,既不起心參與,則無入胎後之名字色相。「名色滅則六入滅」,無名色即無六根。「六入滅則觸滅」,既無六根則無能觸、所觸。「觸滅則受滅」,既無觸之能所,即無感受、苦樂之念。「受滅則愛滅」,既無苦樂感受,即無愛欲。「愛滅則取滅」,既無愛欲之念,即無取得之心。「取滅則有滅」,既無取捨,即不造業。「有滅則生滅」,既不造業,即不會再來投胎。「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既不再投胎,即無來生之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此為十二支因緣之滅相。在滅相當中,其根本在於直破無明。直破無明之法,有漸有頓,而至頓者,是當下安住體性,直住本覺,照見一切見聞覺知諸境皆如夢幻。雖然眼所見有眾生、有上師、壇城等,但了知一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都是空、是幻、是假、是夢、非真。但若告知大眾:「你現在所見是夢境」,眾生根本不信,因其感覺何其真實!然試想我們在夢中之時,種種喜樂愛惡之感覺,亦何其真實!正夢之時亦不知是夢,直至清晨醒來,才恍然知曉:「啊!原來昨夜種種悲歡離合,只是一夢。」諸位!人生大夢,與眠中之夢完全一樣,不過人生之夢較長而已。雖然人生有數十年、甚至百年,但就永恆而言,亦屬剎那,過隙無蹤。是故當須覺醒,了知一切都是夢境。既知是夢,即於世間諸境無所分別愛惡取捨,我執日減,而契入 如如不動 之實相。 我們修體性法,最重要的口訣,即不動心,猶如大地之不動,又如虛空之不動。試看大地,不論貴賤貧富,踩踏其上,它都絲毫不動心,不以富貴而逢迎,不因貧賤而憎厭。學佛行者,即要學大地之不動。或學青山之不動,任週遭浮雲往來。  若能直接當下住於體性,即直住不動之心體。然則如何直住體性?體性像什麼?體性就如窗外的虛空,如有太陽的晴空。藏密的開山祖師蓮花生大士曾說:「眾生永慶房屋的念頭,契入宇宙的明空,即為智照。」所謂明空,即無邊大空之中光明遍照。若是純一的空,即是大空三昧,這是三乘聖賢的果位;唯有明空三摩地,才是諸佛菩薩的果位證量。是以真修行者,應直修體性法門,勿於事相儀軌上留礙,當直接觀照自己的佛性、如來藏、體性。既知體性猶如明空,即應時時以自己之念,去觀照、契入宇宙之明空。自古以來,修行者芸芸,而成證者寥寥,其原因只為我執不能破。我執之所以不能破,只因眾生朝朝暮暮、心心念念,所想皆為自己,要如何為自己增加財富、享樂、壽命等等,無始劫來眾生所想盡是如此,是以我執永不可破。如今我們反其道而行,總以自己之思想,不來想我、乃至我週遭一切,而總是去觀照宇宙之明空,猶如窗外無雲之晴空,久久之後,忽然之間就忘了自己的存在。諸位!這個很重要,此時即破我執。若福德資糧具足者,即能於此時直接匯歸性海,證到諸佛的果位。若知此要訣,依之而修,即能成正覺。諸位!此法須時時如實觀修,才能達成我們最終的目標,即究竟成證的目標,亦即契入體性,匯歸性海。《華嚴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實相現前如如不動。」世間凡六根與六塵所接之一切,如眼所見、耳所聞、心所想等等,俱是空幻,悉皆虛無,惟有如如不動之體性乃永恆常住。方才所言,若契入明空,即是證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體性,證到如如不動之實相。恆住明空,此實相自然現前。諸位,至此雖己證到三乘聖賢的果位,但還未究竟成佛。故依十二支因緣而論,眾生從無始以來,乃至盡無限未來,常淪生死苦海;若悟見十二支因緣生滅之相,即頓登涅槃樂地,然未到究竟,十二支因緣還滅所成就,僅是三乘聖賢境界。故行者於此還須發願,修證無上菩提,要以度盡一切眾生為己任,要令自己和法界所有眾生同蒙利益。唯有度盡法界一切眾生,自己才能究竟成佛。 延續閱讀:《智敏 慧華金剛上師開示錄》臨終與中陰成就日常觀修法要 迴 向 惟願以此長久勤精進  所積廣如虛空二資糧 令我成為勝者主能引 一切因痴慧眼盲眾生 願於未達彼地諸生中  文殊觀音悲憫攝持我 獲法次第圓滿至上道  然後修習令諸佛歡喜 願依我所體悟聖道要  猛烈悲心所引權方便 淨除一切眾生心中暗 然後永持勝者之教法 願我盡為大悲心驅使  於諸珍貴勝教未弘地 或已弘揚卻又衰敗處  令彼利樂寶藏盡顯揚 願以勝者佛子妙事業 所成菩提聖道之次第 於求解脫眾心施勝德  且恆護持勝者所作為 成就修習賢道之順緣  而除逆緣諸人及非人 願其與諸佛讚清淨道  生生世世永遠不分離 願當誰以勝乘十法行  如理如法精進勤修習 彼時皆受威勢眾之助  且願吉祥大海遍十住商房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51nezqf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