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楓
  家住南湖花園的苗苗(化名)父母為了兒子贏在起跑線上,在孩子9個月的時候就投入近萬元在南湖花園紅黃藍親子園購買了百節“親子早教課”,但如今苗苗已經1歲9個月了,媽媽只陪他上過一節親情趣用品子課,其餘的課程均由保姆帶著孩子完成。為父母和孩子量身打造的“親子課”竟變成了“保姆必修課”,記者連日來探訪多所早教機構發現,由保姆和老人帶著孩子上親子課的比率超過了父母,而真正親力親為陪孩子完成親子課的父母還不到一半。
  記者調查
  全職汽車貸款媽為何缺“親子課”
  “早教課京站美食”絕大部分都是親子課,需要父母帶著孩子完成。
  苗苗媽是全職媽媽,苗苗是二胎,哥哥已經讀大學了。從苗苗開始上“親子課”,就是由保姆蘭阿姨全權花店代理媽媽的角色。蘭阿姨是苗苗一家的遠親,全職照顧苗苗的飲食起居,孩子還管蘭阿姨叫“蘭媽媽”。
  親子園靜靜老師說,苗苗媽只帶孩子上過一節課。而唯一一節真正的親子課,苗苗和媽媽的配借款合度也不好,“媽媽完全管不住伢。”此後,即使去接孩子下課,苗苗父母也是坐在自家車裡等著蘭阿姨帶孩子上完課。為何全職媽媽不親自帶孩子上親子課呢?蘭阿姨說,孩子媽在家裡做飯、料理家務,可能因為年齡和身體原因,帶孩子是有心無力。
  父母周末“客串”親子課
  記者經過一周調查發現,讓保姆上“親子課”的父母不少。記者選取了周末和工作日的10點到11點30分兩個時段,分別走訪五家早教機構,各隨機選20個家庭,共採訪100個家庭發現,在工作日由老人和保姆帶孩子參加親子課的總家庭數為56個,超過半數,其中由保姆帶來上課的有16個,接近兩成;而周末,有85個家庭是由父母帶著孩子上,僅有一個家庭是由保姆帶著孩子參加。調查顯示,父母只在周末“客串”孩子親子課。
  調查發現,因工作時間無法協調是父母缺課的最大原因,其次是部分早教機構建議“誰帶孩子時間多,就由誰帶孩子上課”,於是成父母缺席理由。還有的家長認為“上早教就是帶孩子玩,誰帶都一樣”。
  五個早教機構中,在寶寶2歲半以前都是安排的“親子課”,一堂課價格在100元~150元之間。在親子課中,需要家長高度配合併參與。在紅黃藍親子園的低齡段的親子課中,有兩個環節將近20分鐘是訓練寶寶平衡力和感統的,家長需要抱著孩子前後上下搖動,或抱著孩子唱歌跳舞,需要很強大的體力,不少帶孩子參加的老人都大呼吃不消,前幾分鐘還能堅持,到後半部分幾乎都是“混”著完成。而由保姆帶著參加的孩子,在親子課過程中,和孩子則明顯缺乏“愛的交流”,如微笑、撫摸、豎大拇指表揚,而更多的則是關註孩子生理方面如冷不冷,渴不渴,累不累。
  爸爸缺課最嚴重
  親子課中,爸爸缺席是最多的,90%的親子課中,爸爸從未參加。爸爸們即使陪孩子來到教育機構,坐在休息區發獃也不願意上課。
  記者採訪了10位“等待爸爸”,8位爸爸都表示“孩子上課一個人陪就好了,兩個人陪沒有必要”。還有家長持“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認為應該由孩子的媽媽來陪孩子上課。
  爸爸缺課,還有“面子因素”。在早教課堂上,有不少親子互動游戲和親子互動的動作,比如親親抱抱,陪著孩子趴在地上,或者讓孩子爬到自己的背上等。不少爸爸覺得如此行為比較尷尬,他們面子上掛不住。
  家住南湖的楊女士就表示,孩子爸曾經陪著孩子來上過一次早教課,但覺得課堂內容太尷尬,後來就不來了。
  專家建議
  親子課父母不能缺
  武漢市教科院學前研究室張敏主任認為,優秀、系統的早教肯定有它的好處,這無可否認。比如比較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如何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能安靜下來傾聽別人聲音等。同時也能為孩子上幼兒園奠定一定的基礎。
  有些家長會認為,早教就是“上課”,上課就是“老師的事情”。還有些家長會認為,早教課上家長是個絕對的“配角”。張主任強調,這是絕對錯誤的想法。早教的過程既是教寶寶,更是教家長。早教課前、課中和課後,都需要家長,尤其是父母雙方與孩子的積極互動。在親子課中,爸爸媽媽與寶寶一起玩、一起笑、一起探索。這對寶寶形成安全感、懂得自尊、樹立自信心和建立緊密的親子關係起決定作用。
  而由老人甚至是保姆帶孩子參加親子課,無疑就喪失了親子課的最大意義,讓高價親子課淪為了“走過場“。
  在家DIY親子課
  記者瞭解到,在不少父母踴躍將孩子送進高價早教機構的同時,有一群父母通過參閱早教叢書、咨詢早教專業人士,參與早教機構的試教,在家DIY親子課。不但家人參與度很高,而且時間自由,最重要的是幾乎零成本。
  上周末,家住武昌水陸街的彭媽媽,為一歲半的兒子浩浩DIY了第三節“家庭早教課”。
  上課地點在客廳,老師就是彭媽媽,學生是浩浩,浩浩爸全程陪同。早飯後,9點準時播放歡樂的暖場歌曲《拍手歌》,引入課堂。一首歌畢,彭媽媽首先將浩浩抱到身邊讓他給爸爸、爺爺、奶奶做自我介紹,當然由彭媽媽全程配音。彭媽媽介紹說,這是為了強化孩子的自我認知。隨後,彭媽媽和浩浩爸合作一起教浩浩念了一首童謠,這是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第三部分則由全家人手牽手牽成一圈在音樂中走動,大家的頭時而碰在一起,時而分開,這部分是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時體會家庭的溫馨。第四部分則是將枕頭、板凳當做障礙依次讓孩子跨越,訓練孩子的平衡能力。課程最後在孩子喂父母喝飲料環節中結束,目的是訓練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的同時教會他分享。
  彭媽媽說這所有的課程在半小時至四十分鐘內結束,訓練了孩子的同時,也是難得的親子時光,而且還是全免費。“全家人圍在一起陪著孩子玩,大家都特別開心!”而DIY早教課則是彭媽媽翻閱大量育兒書籍和參與一些早教機構的試教課得來的成果。  (原標題:萬元親子課成“保姆必修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51nezqf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